近年来,市公管局多措并举加强专家管理,切实提升项目评审质效,“严”字当头,把好“六关”,有效防范关键环节、关键主体,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
严把“入口关”。开展法律、医疗类等稀缺评标评审专家征集,完善专家续聘信息初审,邀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业务人员集中初审,组织复审合格的507名专家参加统一入库考试,严把专家入库关、信息完善关、专业变更关。
严把“抽取关”。通过系统“盲抽”专家,语音自动“点对点”通知,专家信息完全“背对背”,评标评审开始前除专家本人外他人无从获知。专家进入评标室后“刷脸”确认身份、系统登录,全程与相关参与人“不见面”,有效避免专家信息泄露。2023年共抽取专家19321人次、监督员351人次,顺利保障4661个项目标段。
严把“异地关”。常态化推行远程异地评标,身处不同地域的专家“线上同框”、同步评审,彻底切断物理联系。目前,全市范围可供集中统一调配的远程异地评标室18间;2023年阜阳市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709个,积极开展三地及以上远程异地评标。
严把“监督关”。修订完善评委评标纪律,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回避制度、工作纪律等。严格规范评标专家抽取,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加强评标过程监督见证,及时制止异常言行。2023年全市共对130名专家进行处理,把有不良记录的19名专家清退出库。
严把“考评关”。严格落实“一项目一考评”,及时处理并通报不遵守评标纪律或出现违规行为的专家。联合纪检、法院、公安、信用管理等部门,常态化开展专家违纪违法等不良记录排查。
严把“培训关”。制定专家培训方案,开展专家培训,及时将培训课件和视频发布在阜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专家服务”模块中“专家服务”栏目,方便专家学习培训内容,有效解决了专家常态化培训问题。开通网上电子评标模拟系统,设置电子评标系统模拟室,帮助评标专家熟练掌握电子辅助评标系统,提高了专家的业务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注重廉洁警示教育,引导专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筑牢纪法底线。2023年组织评标评审专家培训会3次、专家座谈会2次,培训专家约1500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