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解码《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特别报道: 降低交易成本 持续惠民便企

发布时间:2023-11-28 08:47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浏览:
【字体大小:

【问题】

招标投标活动中能否设置供应商预选库、资格库、名录库?安徽在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会采取哪些举措?

【条例】

《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场环境章节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活动中不得违规设置供应商预选库、资格库、名录库等,不得将在本地注册企业或者建设生产线、采购本地供应商产品、进入本地扶持名录等与中标结果挂钩,不得限制保证金形式,不得指定出具保函(保单)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或者保险机构。

【解读】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云:

降低招标投标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保障各方主体合法权益,是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抓好《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关任务贯彻落实,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减免方式,力争能免全免,探索建立健全“信用+承诺”机制,在保障招标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减免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严格规范交易担保,严禁巧立名目变相收取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保证金或其他费用;健全退还机制,加快能退尽退,建立投标保证金“免申即退+在线退付+到期提醒”退付机制,压缩保证金退付时限。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历史沉淀保证金清理和退还工作要求,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并及时公开清理结果;推行保函替代,做到能替则替,全面推行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保证金,不允许强制要求投标人、中标人缴纳现金保证金,稳步提升保函替代率,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破除招标门槛,强化能优更优,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常态化清理排查和纠正各类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外地企业设置的隐形壁垒门槛,畅通异议投诉、问题线索征集渠道,持续净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加快推进智慧监管,进一步加大对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问题的打击力度。

【问题】

目前,安徽已经实施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工作成效如何呢?下一步有什么安排?

【条例】

《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在重点领域推动使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生成的含有市场主体自身监管信息的信用报告,代替需要办理的证明事项。

【解读】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云:

3月份以来,全省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报告下载5.9万份,已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120万余份,高效解决开具证明难、繁、久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为企优环境效能。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进一步优化信用报告出具内容、流程等,编制新版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加大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等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应用推广力度;大力实施“信易+”工程,创新和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积极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实施信用惠民便企工程,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评选观摩活动,推广一批应用场景,发挥示范效应,引导信用更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阜阳市公共资源交易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 阜阳市颍州区三清路666号
联系电话:0558-2166862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049号-1